
胶东在线7月19日讯(记者 赵竹建)19日上午,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烟台市“公共资源智慧交易”工作情况发布会,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李建伟详细介绍了我市“公共资源智慧交易”工作情况。
据李建伟介绍,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实施了“YT智联云端”、招投标“掌上交易”、远程异地“就近评”、金融电子保函等智慧交易服务,着力打造公平公正、阳光透明交易服务。2023年上半年,全市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交易项目1629宗,交易金额296.66亿元。

构建平台体系,打造“信息枢纽”
立足全市,建设一体化公共资源服务平台,横向上,涵盖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、水利和交通工程、工业与信息化工程、政府采购等领域交易信息,实现了平台的分行业、分层级使用;纵向上,全面贯通国家、省、市三级交易系统,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区市中心“1+10”同网模式,实现领域信息“市区一体”公开。
同时,大力推进服务平台与信用中国、国家及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、山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、山东省远程异地评标协同调度系统等多个平台对接连通,实现了项目信息、立项批复、电子证照、信用信息、中标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共用。
依托一体化服务平台,为市场主体提供“一表申请”“一网通办”交易服务,为行政监督部门提供监督通道,动态推送监管数据,充分发挥出公共服务平台“交易平台枢纽,公共信息载体,身份互认桥梁,行政监管依托”作用。
深化数字赋能,创新“智慧交易”
创新“云端管理、智能见证”服务。以争创“山东省首批公共资源数据交互试点单位”为契机,在全省率先构建起“YT智联云端”总控平台,电子平台与交易场所管理无缝对接,实现了交易场地线上预约、专家进场刷脸管理等。配备“数字见证”系统,可将交易全过程、全时段监控视频及交易平台多方数据,自动导入项目电子档案,为行政监管部门调查取证提供数据支撑。通过数字赋能,实现了人性化服务、精准化监管、智能化运维。
创新推行远程异地“就近评标”。搭建虚拟评标室,构建“1个主场+N个随机副场+N个专家随机异地评标”新模式,以“数据线上跑”代替了“专家线下跑”;同时充分利用评标场所选择的“随机性”增加了评委在空间上的“不确定性”,评标场所由“集中固定”变为“随机分散”,有效防范了围标串标等行为。今年以来,全市共开展远程异地“就近评标”323次。
首创“智联e办”掌上服务。在省内率先推出公共资源“智联e办”手机APP,以“信息点对点推送、交易监管全覆盖”为目标,系统开发多项移动功能,为交易主体提供信息查询、在线开标、开标直播、二轮报价、澄清答疑等服务;同时,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掌上监督、开评标直播监管、数据统计分析等10项服务。截至目前,“智联e办”APP累计注册用户近2万个,日均登录使用量1000余次。
实施智慧监管,推动“阳光交易”
以规范交易行为、提升服务效能为突破口,多措并举创新评委抽取方式、数据存证模式,着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监管水平,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。
在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,全国首创“异地、多地、多倍、多轮”评委抽取方式,在时间和空间、数量和概率等方面多重设置防腐屏障,堵塞制度漏洞,有效防范围标串标行为,最大限度保障了整个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。
优化资源配置,降低“交易成本”
结合市场主体所需,上线运行了“烟台市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”,推动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无缝对接,为企业提供费用小、时效快、保密性强、办理便捷、全程留痕的电子保函金融服务,实现电子保函申请“全程网办”“秒批秒办”,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占压和流动资金紧张难题,有力提升市场活力。
平台上线以来,累计成交电子保函业务426笔、担保金额1.1亿元。
未来,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通过开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联动监督管理系统,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联动监管;建设具备多功能、可调整的通用类电子交易系统及对应行业的电子监管系统,拓展通用类工程电子交易覆盖范围;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分散化、就近化评标等手段,进一步营造更加便捷高效、阳光透明、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,提振市场信心,助力市场主体发展。